阅读历史 |

第190章:大明形象大使(2 / 3)

加入书签

就在刚才他召集刘胜,李秀才谈话的时候,司礼监太监刘和过来,将虎符交给朱英。

这是天子十二卫的虎符,当朱英将这虎符拿到手的时候,也就意味着如今的朱英,将掌控整个包含锦衣卫在内的天子十二卫的统辖权。

天子十二卫为皇帝直属,五军都督府,兵部对其都没有任何指挥权。

相当于朱元璋将所有的安保力量,全部都交给了大孙。

这充分的证明了朱元璋对大孙的信任。

哪怕是太子朱标,也从来没有得到过十二卫的统辖权,可见朱元璋对于朱英是多么的溺爱和支持。

当然促使这件事情的出现,信任是一方面,更多的是朱元璋对于在朱英军营中,不过十二天就操练出来的将士。

朱元璋实在是太羡慕了,但直接将大孙手下的将士抢夺过来,好像也不太好。

毕竟是大孙日夜陪同操练,这才能操练出如此令行禁止的将士。

所幸就将十二卫都交给大孙训练,司礼监掌印太监刘和小声说道:

“陛下的意思是,操练禁卫的这段时间,希望殿下可以住在大内。”

听到这话,朱英笑着回道:“你跟爷爷回一句,这里我还需两天的时间,便就去大内操练禁卫。”

“臣遵令。”刘和躬身回道。

刘胜此刻和李秀才对视一眼,心下大定。

待刘和走后,朱英说道:“这次辛苦二位了。”

“老师的事情,便就是弟子的份内之事,哪有辛苦可言。”刘胜恭敬回道。

他可不傻,怎么会依照李秀才的话私下称呼改成殿下。

“能够为东家效劳,是草民的福分。”李秀才也连忙说道,颇有些不伦不类,口称东家,却又自称草民。

朱英不再多言,对二人说道:“路途遥远,既然到了京师,正好我这边也缺人手,便不用再回西域了。”

“这边你们就留下来帮衬一二,西域那边传个信过去,我列份名册,将人都召过来。”

“今时不同往日,群英城那边当向京师进行转移。”

听到朱英的吩咐,刘胜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:“还清老师恕罪,弟子不知老师在京师情况,自作主张召集了众多人员过来京师。”

这是先前刘胜的安排,加上传讯的时间,怕是已经有数千人潜伏到了京师周边。

朱英闻言顿了一下,而后失笑道:“老刘你这也算是歪打正着了,通知过去,将人员全部召集过来。”

随后朱英将张伯叫了进来,现在叶月清没有在朱英身边,而是遵照朱英的吩咐,在火药司统筹火绳枪的有关事宜。

嘱咐张伯对接西域,大漠,草原陆续过来的人员后,张伯也再次告知一个消息:

“东家,从安南过来的人员,如今已经抵达天界寺多日,东家看如何安排。”

安南赵飞所假扮的安南使臣队伍,抵达京师后就堂而皇之的住进了天界寺内。

只是朱英这段时间操练玄甲卫,也就顾不上这些。

听到张伯的话,朱英随口道:“让他们直接过来吧,将士们便先安置在玄甲卫的军营里。”

叶月清和赵香熙刚走,朱英没成想赵飞又把安南那边公主给送来了。

还真是,不错呢。

不过现在的朱英也没太多的时间,他目前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忙人,学堂的统筹,禁卫的操练,番薯等作物的种植。

连之前提出,跟翰林院共同编撰新的科举书籍这事,都还没顾上。

更别提现在的朱英,后续还有一揽子计划。

此时的朱英,已然开始感受到,越发变得忙碌起来。

不管身在何地,老爷子总是会随时安排太监,准时的送来奏章批阅。

现在的朱英,除了早起,晚上也睡得比较晚了。

只有当真正接触国事的安排后,朱英才明白作为一个皇帝,是真的很忙。

若是想要负责,每天要处理的事情,简直是太多了。

最为关键的是在朱英心中,目前是处于改革的状态,很多事情无法假手于人,必须亲自参与方可落实下去。

现在朱英正准备赶去郊外军营附近,查看昨日安排番薯种植的事情。

便就在准备出发的时候,张伯又进来汇报道:“东家,曹国公求见。”

朱英先是愣了一下,而后才反应过来是李景隆。

对于此人,朱英有些兴趣,不过现在要赶时间去城郊,微微沉吟过后,便就直接说道:

“让他同我到马车上聊吧。”

便是李景隆已经听说过多次,虞王长孙殿下和太子殿下长得多么想象,但真正见到的时候依然感受到了震撼。

这不仅仅是长相,连气质都一般无二。

同时李景隆也没想到,第一次和朱英详谈,会是在马车上。

“臣李景隆,见过殿下。”

在朱英的面前,李景隆可没有胆子自称表哥攀亲戚这些,虽然他确实是表哥。

确实很帅,都可以跟我相提并论了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