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151章:咱这心里呀舒坦(年底求月票)(2 / 3)

加入书签

在那里,拿着笔在上面作画。”

“好多次咱没注意,奏章就被大孙拿过去作画了,可是害苦了当初上奏本的大臣。”

朱元璋笑呵呵的说道。

虽然知道那事不是自己干的,朱英多少还是有些囧态,惹得朱元璋一阵大笑。

朱元璋回忆了一下,从书案后面的书架上,小心的抽出来一个盒子。

“这些,就是大孙你当时,给咱留下来的画作,还有,还有你奶奶曾经给写的启蒙诗词。”

朱元璋如同宝贝一般,小心的捧着,然后递给朱英。

朱英接过木盒,放在书案上打开。

只见里面是一张张,如同涂鸦一般的‘画作’。还有十多章,一手娟秀字体的小二启蒙诗词。

这些诗词,便就是马皇后写给当时朱雄英的。

当朱英翻看这些纸张的时候,可以很清楚的看到,每一张纸上面,似乎都有水滴的痕迹。

不难想象,在朱雄英和马皇后离开后,多少个夜晚,朱元璋深夜捧着这些遗留下来的纸张,痛哭流涕。

这些纸张上的,哪里是什么水滴,分明就是朱元璋不知多少夜里,留下来的思念。

看到这些,朱英不由有些动容,这等思念的程度,让他感觉到有一种惭愧接受的感觉。

因为只有他自己明白,这些思念其实不是属于他的,当时属于真正的朱雄英。

然而看到老爷子宠溺的目光,朱英心中不由轻轻震动。

是庄周梦蝶,亦或是蝶梦庄周,这些已经不重要了。

“爷爷!”

此时,朱英心中感慨万千,情不自禁的对老爷子道了一声。

“好大孙。”

朱元璋听到这声爷爷,忍不住紧紧的抱住朱英。

他能够感受到,大孙的这一声爷爷,和以往的完全不同,饱含着真正的情感,便是代表着,朱英对自己,已经是完全的认同了。

被老爷子抱住,朱英没有反抗,也搂住老爷子,轻声说道:“爷爷,孙儿回来了,以后,孙儿会一直陪在爷爷身边的。”

“好!好!好!”

朱元璋一连道了三个好字,这才依依不舍的放开大孙。

而后将木盒关上,放回原位。

“咱这除了书房,大孙小时候也来得少,到你奶奶那里去,那里才是大孙长大的地方,也是小时候呆得最多的地方。”

“或许到了那里,大孙能想起一些往事。”

说到大妹子,朱元璋的心情,明显就有一些难受起来,毕竟大妹子是陪伴了他大半生的人。

从一无所有,到如今的执掌天下,两人便是如此相互扶持,一路走来。

其中的深厚的感情,已经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,就可以讲述清楚。

朱英轻轻点头,搀扶着老爷子,向着坤宁宫走去。

坤宁宫和乾清宫有很大的不同,这里的布局有些类似于后花园。

不仅有凉亭,秋千,还有水池,各类花草绿植。

花草的种类繁多,从中可以看出,马皇后对于花草也颇为喜爱。

朱英仔细看去,发现那水池并非死水,显然是连通了其他水流,在坤宁宫这里引入一个活水池,耗费的人力物力可不是一个小数目。

朱元璋指着水池说道:“这是咱在洪武八年的时候修缮的,之前原本在凤阳那边修建一个新的皇都,不过最终思虑过后,咱还是放弃了,倒是有些可惜。”

凤阳皇都在洪武三年开始动土,三年后,城墙和基础基本完成。

作为朱元璋的老家,又是新的皇都,自然对其无比重视,占地五十多平方公里,是如今大明皇宫的八倍。

所用木材,为天下最好,甚至很多极为珍贵的木料,还是从朝贡国那里运送而来。墙体的制作也相当讲究,基石为白玉石须弥座或条石,上砌大城砖,并雕刻图案。

其布局,是严格沿着中轴线对称。从南边的凤阳桥起,到正北门,这近七公里的轴线两侧,严格对称排列着诸多建筑,体现着皇权至上。

同时,外城和禁垣之间,还次第分布着各种建筑,近处为城隍庙、国子学、功臣庙等,远处则有鼓楼和钟楼,更是在映衬都城的壮阔。

护城河宽达七十余米。单看钟楼,规制采用“九五开间”,这个在皇家的重要建筑中,才会使用,而纵观天下都城钟楼无一超过。

就连这中悬的铜钟,也比后来永乐年间铸造的大钟大上许多,哪怕到了后世,也属于都城钟楼之最。

除此之外,鼓楼也采用同样规格,其花饰设计糅合了儒、释、道三教,既继承了宋、元的传统,又有了明的新风。

从布局、到规模、再到工艺,无一不浓缩了神州千年来都城建筑的精华,说其是神州史上最豪华都城,也是名至实归。

但是这样的都城,却被朱元璋在洪武八年的时候叫停了。

“爷爷,当年为何停下呢。”朱英有些不解的问道。

说到这事,朱元璋有些无奈的解释道:“咱老家太过于荒芜,洪武三年的时候,咱就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